今年宁波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新词、热词 快来了解一下
每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热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引起各方热议。那么今年有哪些新词、热词?您都读懂了吗?一起来了解
“1”指按照“储备谋划、识别识类、决策决定、项目审批、招标建设”推进流程,构建“一条链”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
为实现产业链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发展,由产业链龙头企业或关键环节主导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横向同类企业、科研院所、高校,通过协议(或契约)方式组建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
2022年,我市累计组建市级产业链共同体84个,其中省级产业链共同体44个,数量居全省首位。2023年,我市力争累计培育产业链共同体牵头单位100家以上,伙伴企业400家以上。
“产业树”是指产业结构的树形表达,是在梳理分析一个产业全链条细分内容、主次环节和集群分布的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全景树形结构。
“产业地图”是指一种展示产业经济、空间布局的表现形式,通过地图形式对产业现状、企业资源、创新资源、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等进行解读推介。
“一城三地”是指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城市,高水平人才首选地、创新策源地、产业集聚地。
2022年,市委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城市的若干意见》,在构建人才谱系等6方面创新实施了30条突破性举措。
2022年我市遴选支持甬江人才工程项目402个,国家级引才计划入选80人,入选省“鲲鹏行动”计划4人,均创历史新高。
这是一款由政府引导,财政资金补贴保费,商业保险运作,由灵活就业个人自愿投保的专属保险产品。16-65周岁灵活就业人员可按日投保、按日计费,保费为每人每天0.6元,由财政补助50%。死亡或伤残的最高赔付额为30万元,医疗费用最高赔付额为3万元。
“稳业保”由财政全额补助每人50元保费,在投保企业受疫情影响出现破产、用工收缩裁员等情形时,由保险公司给予失业职工最高6000元资金补偿。2022年已覆盖约30万名职工。
“薪资保”是由区(县、市)梳理提出本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白名单”,参与合作的银行为名单内企业提供10个月薪资,通过专户按月精准直达职工工资账户,市财政局提供全额贴息。2022年新增信贷规模约150亿元。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制定出台稳定和扩大就业新政,创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机构助力”就业岗位供给模式,实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行动,打造“24小时不打烊”零工服务体系,优化政府主导、商业补充的社会保险体系,健全劳动保障“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闭环处置机制,实施“一人一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等系列举措,努力把宁波打造成为最易就业、最有奔头、最具安心的就业高地、创业宝地、兴业福地。
自唐以来,宁波府城即为子城、罗城的双城格局,其中,罗城东临奉化江、西至护城河、南至灵桥路、北临姚江,包含6片省级历史街区和1片历史地段,是宁波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厚集中的区域。
该计划是指将罗城重塑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独具魅力的城市之“心”的一项规划设计,通过“以留为主、改建结合”方式,多米体育属于什么公司再现子罗双城格局,强化整体风貌管控,加强历史街区整合,构建慢行体系,有效促进城市文化魅力彰显、功能活力提升、人居环境改善。
我市将加快相关规划编制,研究永寿历史街区微更新方案,推进秀水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和天一阁博物院南馆等场馆建设。
通过村集体独资、多村联合投资、村企合作投资等方式,按“产权清晰、收益共享”原则组建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形式,实行市场化运营,通过盘活各方资源,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全域建设“无废城市”要求,推动实施方案和四张清单落地见效,力争在今年获评省四星级“无废城市”,并通过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评估。
“1”指按照“储备谋划、识别识类、决策决定、项目审批、招标建设”推进流程,构建“一条链”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
为实现产业链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发展,由产业链龙头企业或关键环节主导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横向同类企业、科研院所、高校,通过协议(或契约)方式组建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
2022年,我市累计组建市级产业链共同体84个,其中省级产业链共同体44个,数量居全省首位。2023年,我市力争累计培育产业链共同体牵头单位100家以上,伙伴企业400家以上。
“产业树”是指产业结构的树形表达,是在梳理分析一个产业全链条细分内容、主次环节和集群分布的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全景树形结构。
“产业地图”是指一种展示产业经济、空间布局的表现形式,通过地图形式对产业现状、企业资源、创新资源、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等进行解读推介。
“一城三地”是指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城市,高水平人才首选地、创新策源地、产业集聚地。
2022年,市委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城市的若干意见》,在构建人才谱系等6方面创新实施了30条突破性举措。
2022年我市遴选支持甬江人才工程项目402个,国家级引才计划入选80人,入选省“鲲鹏行动”计划4人,均创历史新高。
这是一款由政府引导,财政资金补贴保费,商业保险运作,由灵活就业个人自愿投保的专属保险产品。16-65周岁灵活就业人员可按日投保、按日计费,保费为每人每天0.6元,由财政补助50%。死亡或伤残的最高赔付额为30万元,医疗费用最高赔付额为3万元。
“稳业保”由财政全额补助每人50元保费,在投保企业受疫情影响出现破产、用工收缩裁员等情形时,由保险公司给予失业职工最高6000元资金补偿。2022年已覆盖约30万名职工。
“薪资保”是由区(县、市)梳理提出本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白名单”,参与合作的银行为名单内企业提供10个月薪资,通过专户按月精准直达职工工资账户,市财政局提供全额贴息。2022年新增信贷规模约150亿元。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制定出台稳定和扩大就业新政,创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机构助力”就业岗位供给模式,实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行动,打造“24小时不打烊”零工服务体系,优化政府主导、商业补充的社会保险体系,健全劳动保障“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闭环处置机制,实施“一人一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等系列举措,努力把宁波打造成为最易就业、最有奔头、最具安心的就业高地、创业宝地、兴业福地。
自唐以来,宁波府城即为子城、罗城的双城格局,其中,罗城东临奉化江、西至护城河、南至灵桥路、北临姚江,包含6片省级历史街区和1片历史地段,是宁波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厚集中的区域。
该计划是指将罗城重塑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独具魅力的城市之“心”的一项规划设计,通过“以留为主、改建结合”方式,再现子罗双城格局,强化整体风貌管控,加强历史街区整合,构建慢行体系,有效促进城市文化魅力彰显、功能活力提升、人居环境改善。
我市将加快相关规划编制,研究永寿历史街区微更新方案,推进秀水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和天一阁博物院南馆等场馆建设。
通过村集体独资、多村联合投资、村企合作投资等方式,按“产权清晰、收益共享”原则组建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形式,实行市场化运营,通过盘活各方资源,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全域建设“无废城市”要求,推动实施方案和四张清单落地见效,力争在今年获评省四星级“无废城市”,并通过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