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面对网络舆情该何去何从

发布日期:2023-04-03  来源:

  最近大家的朋友圈可红啦,主要是因老师、学生、以及车。可能想到我们现实的种种,为什么这些事件的发生、发酵、以及次发生等,暴露出我们日常工作中的诸多弊端,一是面对突发事件无从下手,二是依然采用封堵删等老掉牙的土办法,的确我们该给自己补补课啦,试问我们媒体素养在哪里,好好想想如何处理网上、网下的事啦。

  面对网络舆情,态度很重要,如果不能及时表明态度,可能导致舆情迅速升温,失去公信力。有时也会出现了大相径庭的两种效果,关键在于面对问题的态度:一个试图遮掩问题,一个直面并解决问题。以掩盖问题的方式片面追求问题“零发生”,甚至为此弄虚作假,到头来只会使问题越拖越大、越积越多,积重难返、不可收拾。纸包不住火,问题是摁不下去、也捂不住的。事情发展的逻辑就是这样,任何道德风险都可能被成倍放大,成为一个人、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城市的形象污点。

  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树立问题意识,绝对的“零发生”根本不可能。对待问题我们应当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决零容忍,力求少发生。多米体育直播app下载不追求问题“零发生”,而是对发生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发生一起解决一起,进而吸取教训、举一反三、防患未然。这样才能真正减少问题的发生。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中,因缺乏媒体素养,不善于利用网络,一些位高权重的人高高在上,不尊重客观事实和规律,对问题所暴露出来的每一处不足、每一点瑕疵不从中吸取教训,找出弥补改进的方法,为了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不让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靠的是问责和法制力量。

  其实,在新媒体时代,我们要真心实意地媒体朋友打交道,交朋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出现突发事件,有时也在所难免,只要认真对待,把第一时间告知媒体和群众,事情总能妥善处理。可怕的是采用防火、防盗、防记者,掩盖,那就自陷被动,自食其果。正如总所言,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利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

  如果我们碰到突发事件,面对媒体质询,若能坦诚相待,实事求是,主动作为,就能做到“突发事件不怕难,面对媒体记者难不倒”。如果我们能做到事无巨细,就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突发事件,若平日能及时了解民众的意见、诉求,与社会合作,与媒体互动,对公共事务进行“共治”;在的质疑、呼吁、批评、批判甚至围剿中,力争取得“最大公约数”;在重大新闻事件中,不失语,不被边缘化;在利益相关方充分表达关切;在“网络问政”的年代,不能丢了干部下基层访贫问苦的传统和树立终生学习理念。

相关新闻